你讨厌“LOGO要大”,但它真的有道理!
对设计师来说,最讨厌听到的莫过于LOGO要大、突出产品之类的话了!设计师都希望自己做出来的海报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,但每一次经过广告主或老板的“悉心指导”之后都会开始怀疑人生……
设计师想做的是这样的画面
但最后出来的可能是这样的画面
有没有搞错!你真的不是上天派来玩儿我的吗?!
如果问你更喜欢哪一种设计,你一定会毫不犹豫说第一种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这种被大家公认LOW到爆的卖场促销广告到今天依然会存在呢?高大上的设计产生的效果,就一定比LOW到爆的设计更好吗?非也。
广告界有一句公理:广告是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
不能为了做广告而做广告,再炫酷再高大上的画面无法产生实质的效果,都是耍流氓!所有设计的技巧,所有的对称、特异、留白、平衡等等规则,最终的目的不是好看,而是促进销售和建设品牌。
在地铁口放一张德国红点奖金奖作品,产生的效果也许远不如一张简单粗暴的天猫促销。为什么?
因为场景大于设计。
地铁口人流量巨大,但人们的目的是进站乘车和出站离开,因此往往不会停留太长时间,这就意味着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广告的内容、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广告里的深意,所以,不管是静态画面还是广告片,都应该以简单直接为原则,在5秒内把所有信息传达给受众——当然,如果你的广告自信到能让多数乘客停下脚步来观看,我们也不拦着你多放一些信息。
把红点奖金奖作品放在杂志上会比地铁口更适合,因为拿着杂志的人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和思考画面的内容。那么杂志和地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是场景。甚至,一个地铁站都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场景——进站口的人有5秒钟看广告,站台等车的人有4分钟看广告,而地铁车厢内则平均长达25分钟。
类似地铁口、机场指廊、高铁安检口、高速公路等场景的媒体,优点是人流量大,而缺点是停留时间短,因此广告不宜包含太多信息,应该尽量精简,以大画面、少文字为主,突出品牌LOGO、突出想要表达的重点就够了。
相反的,机场贵宾厅、高铁车内桌贴、地铁车厢海报等密闭空间的媒体,人们会长时间停留,视线躲也躲不开,可以大胆地做说明类广告,传达更多的信息。
而在面对手机、电脑、平板等电子产品时,人们有时能静下心读一篇很长的文案,而有时又会变得浮躁不堪,这时候炫酷、搞怪、小清新各种不拘一格的广告画面就派上用场了,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你就赢了一半了。
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开篇的两张画面就会发现,第一张适合放在网上做Banner;第二张虽然LOW,但信息明确、直点主题,对价格敏感型大爷大妈有奇效,在超市卖场门口发放再合适不过。
最后我们再强调一遍,不同形式的广告,需适应不同的场景。广告中是否要放大LOGO、大画面,不能根据设计师和广告主的喜好,而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喜好和所在的场景。